重要提示:请勿将账号共享给其他人使用,违者账号将被封禁!
查看《购买须知》>>>
首页 > 学历类考试
网友您好,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搜题
拍照、语音搜题,请扫码下载APP
扫一扫 下载APP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2010年,在青海冻土带又发现了“可燃冰”资源,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个在陆地上发现“可燃冰”的国家。

A.一

B.二

C.三

D.四

答案
查看答案
更多“2010年,在青海冻土带又发现了“可燃冰”资源,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个在陆地上发现“可燃冰”的国家。”相关的问题

第1题

2010年,在青海冻土带发现了“可燃冰”资源,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在陆地上发现“可燃冰”的国家。

A.第一个

B.第二个

C.第三个

D.第四个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可燃冰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冻土是指0℃以下,含有冰的各种岩石和土壤)中,中国国土资源部将可燃冰列为新的一种矿产资源。根据材料可燃冰()

A.分布广泛

B.是可再生资源

C.容易开发

D.是不可再生资源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可燃冰”【CH4•(H2O)n】是一种沉睡在海底和高寒冻土的独特能源。2017年5月18日,我国在南海首次试开采可燃冰成功。下列有关“可燃冰”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冰给我们提供了水可以变油的证据

B.[CH4•(H2O)n]属于氧化物

C.可燃冰是燃烧值高,没有污染的新能源

D.开采不当可造成比二氧化碳更严重的温室效应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什么是天然气水合物呢?它真有如此巨大的潜在能力吗?天然气水合物是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和水在

什么是天然气水合物呢?它真有如此巨大的潜在能力吗?

天然气水合物是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和水在中高压和低温条件下混合时产生的晶体物质,外貌极似冰雪,点火即可燃烧,故又称之为“可燃冰”或者“气冰”、“固体瓦斯”。它在自然界分布非常广泛,海底以下0到1500米深的大陆架或北极等地的永久冻土带都有可能存在,世界上已有79个国家和地区都发现了天然气水合物气藏。 从能源的角度看,“可燃冰”可视为被高度压缩的天然气资源,每立方米能分解释放出160-180标准立方米的天然气。迄今为止,在世界各地的海洋及大陆地层中,已探明的“可燃冰”储量是全球传统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等)的两倍以上。

到底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能形成“可燃冰”?专家认为,形成“可燃冰”最少要满足三方面条件。首先是温度,海底的温度是2℃至4℃时,适合“可燃冰”的形成,高于20℃就分解。其次是压力,在0℃时,只需要30个大气压就可以形成“可燃冰”。如果在海底,海深每增加10米,压力就增大1个大气压。因此海深300米就可达到30个大气压。海越深,压力越大,“可燃冰”就越稳定。第三是气源,海底古生物尸体的沉积物,被细菌分解会产生甲烷,或者是天然气在地球深处产生并不断进入地壳。在上述三个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天然气可在介质的空隙中和水生成“可燃冰”。甲烷分子被若干个水分子形成的笼型结构接纳,生成笼型固体结晶水合物,分散在海底岩层的空隙中。在常温常压下,“可燃冰”分解为甲烷和水。最有可能形成“可燃冰”的区域一个是高纬度的冻土层。如美国的阿拉斯加、俄罗斯的西伯利亚都已有发现,而且俄国已经开采近了20年。另一个是海底大陆架斜坡。如美国和日本的近海海域,加勒比海沿岸及我国南海和东海海底均有储藏,估计我国黄海海域和青藏高原的冻土带也有储藏。二者之中,海底的“可燃冰”储量较大。

天然“可燃冰”主要埋藏于海底的岩石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汪集认为,开采这种气水合物会给生态造成一系列严重问题。因为“可燃冰”中存在两种温室气体——甲烷和二氧化碳。甲烷是绝大多数“可燃冰”中的主要成分,同时也是一种反应快速、影响明显的温室气体。“可燃冰”中甲烷的总量大致是大气中甲烷数量的3000倍。作为短期温室气体,甲烷比二氧化碳所产生的温室效应要大得多。有学者认为,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方面,甲烷所起的作用比二氧化碳要大10-20倍。如果在开采中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于大气中,造成的温室效应将比二氧化碳更加严重。而“可燃冰”矿藏哪怕受到最小的破坏,甚至是自然的破坏,都足以导致甲烷气的大量散失。而这种气体如果进入大气,无疑会增加温室效应,进而使地球升温更快。

此外,“可燃冰”也可能是引起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可燃冰”经常作为沉积物的胶结物存在,它的形成和分解能够影响沉积物的强度。美国地质调查所的调查表明,开采“可燃冰”可能导致大陆斜坡上发生滑坡,这种地质灾害对海岸及海底的各种设施是一种极大的威胁。 和石油、天然气相比,“可燃冰”不易开采和运输,世界上至今还没有完美的开发方案。

“可燃冰”气藏的最终确定必须通过钻探,其难度比常规海上油气钻探要大得多,由于“可燃冰”遇减压会迅速分解,极易造成井喷,进而使海水汽化,引发海啸导致翻船。

由此可见,“可燃冰”作为一种被寄予厚望的未来新能源的同时,也是一种具有一定危险性的能源。“可燃冰”的开发利用就像一柄“双刃剑”,需要加以小心对待。

——选自向杰《“可燃冰”将解千年能源忧?》

下列对“可燃冰”“是一种危险的能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和石油、天燃气等能源相比,“可燃冰”在开采和运输过程中,可能给生态造成一系列严重问题。

B.“可燃冰”有利有弊,本身就像一柄“双刃剑”,从目前情况看,“可燃冰”的危害远大于功用。

C.如果开发“可燃冰”资源发生井喷事故,无论对海洋生态还是对海上航行,都会构成极大的威胁。

D.“可燃冰”在常温压力会分解为甲烷和水,能够影响沉积物的强度,进而可能诱发海底地质灾害。

下列对“可燃冰”这一概念的理解,准确的一项的()A.是天然气和水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与介质混合产生的晶体物质。

B.是细菌分解海底古生物尸体所产生的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天然气,在介质中生成的固体结晶水合物。

C.是天然气和水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混合时产生的晶体物质。

D.是天然气被水分子形成的笼型结构接纳,在地壳深处的空隙中与介质生成的笼型固体结晶水合物。

下列解说,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可燃冰”的气源有海底古生物尸体的沉积物被细菌分解后产生的甲烷,还有在地球深处产生并进入地壳的天然气。

B.与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相比,在导致当前全球气候变暖方面,“可燃冰”所起的作用决不比二氧化碳小。

C.如果不进行人工开采,“可燃冰”矿藏就不会遭到破坏,也不会导致甲烷气体泄漏、增加温室效应。

D.开发已探明的“可燃冰”资源比开采石油、天然气等传统化石能源困难,这是由陆缘海边的特殊地质条件决定的。

请帮忙给出每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红宝石的产地有()、()、()、泰国、柬埔寨、斯里兰卡等。中国在安徽、青海、黑龙江、云南等地也发现了红宝石。就中国的红宝石相比较而言,云南的红宝石质量较好。

A.缅甸

B.阿富汗

C.津巴布韦

D.澳大利亚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下列句子中带双引号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成千上万只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

B.科学家们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欣喜若狂

C.寂静的树林里响起了夜莺的叫声,声音婉转动听,"震耳欲聋

D.纳米技术的研究对象非常小,连普通的光学显微镜也"无能为力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甲(40岁)是某市肉联厂职工。2010年7月5日下午3时许,甲到姐姐家,提出要带外甥乙(9岁)去附近水库游泳。乙的母亲即甲的姐姐告诉甲,乙不会游泳,叮嘱甲要照看好乙。约4时许,甲带乙到达水库,租了2个救生圈,2人一起下水游泳约1小时,而后一起上岸休息。休息片刻后,乙提出再次下水,甲开始不允许,经乙再三请求,甲拗不过只好同意。乙带一个救生圈下水,甲则在岸上抽烟并与人闲谈,没有照看乙。乙下水游泳不久,因救生圈脱落而沉人水中,岸上的人发现后,喊叫起来,甲一看急忙下水施救,但已找不到人,后乙从水中浮出,被送往医院抢救无效死亡。经诊断乙系溺水死亡。后甲被抓获。甲归案后,又主动交代,2008年6月的某一天,当他翻晒自家草垛时,曾将铁叉戳在躲在麦草堆里睡觉的一个流浪汉的胸部上,当他发现流浪汉呻吟呼救后,立即放下手中铁叉后退几步。为了逃避责任,他从流浪汉身上拔下铁叉便走,后流浪汉被过路人发现并送往医院,由于医务人员过失,未给予及时抢救,流浪汉失血过多而死亡。在回家时,甲发现自家院墙边上有人影闪动,怀疑是邻居丙发现了自己的行为,于是举起铁叉就朝那边刺去,后来甲才发现原来刺中的是一头猪。根据刑法理论和刑法学知识并结合上述案情回答下列问题:1)对乙的死亡,甲构成何种犯罪?为什么?2)甲一叉刺中流浪汉胸部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甲的行为与流浪汉的死亡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为什么?3)对流浪汉死亡的结果,甲在主观上持何种心理态度?构成何种犯罪?为什么?4)对于刺中猪的行为,甲是否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为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发现了希格斯玻色子。

A.2010年

B.2012年

C.2014年

D.2016年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试采期间,可燃冰试采平台遭遇了2017年第2号台风“苗柏”的侵袭,该台风()

A.生成于赤道低气压带

B.使试采区的风向发生变化

C.撤出陆地后再次经过试采区

D.气压值最低处的风速最大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第2节B4第5次犯规并已通知他不再有资格参赛后,在第3节他作为替补队员又进入比赛,出现了B4对A4侵人犯规,该节B队全队犯规已达6次了。此时发现了B4非法参赛的情况。试问:应如何处理重新开始比赛?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青海地区()构成的多样化,带来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想行为观点。

A.经济

B.民族

C.地区

D.社会

点击查看答案
下载APP
关注公众号
TOP
重置密码
账号:
旧密码:
新密码:
确认密码:
确认修改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购买前请仔细阅读《购买须知》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服务协议》《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已付款,但不能查看答案,请点这里登录即可>>>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系统为您生成的账号密码如下:
重要提示:请勿将账号共享给其他人使用,违者账号将被封禁。
发送账号到微信 保存账号查看答案
怕账号密码记不住?建议关注微信公众号绑定微信,开通微信扫码登录功能
请用微信扫码测试
优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