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提示:请勿将账号共享给其他人使用,违者账号将被封禁!
查看《购买须知》>>>
首页 > 学历类考试
网友您好,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搜题
拍照、语音搜题,请扫码下载APP
扫一扫 下载APP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从地球上看月球,总是看到相同的一些月海,这是因为()

A.月球相对地球是静止的

B.月球没有自转

C.月球自转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D.月球自转周期与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相同

答案

D、月球自转周期与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相同

更多“从地球上看月球,总是看到相同的一些月海,这是因为()”相关的问题

第1题

既然一下子两人无法会合,斯仪就暂先观测一下天象。一段时间她发现她看到月球总是因为一面朝着她,这是因为()

A.她看错了

B.月球哪一面都一样

C.潮汐锁定

D.月球离地球近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按时间顺序将下列关于人类认识地球是球体的证据排序()①人类进入太空,从太空观察地球。②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成功。③在海边眺望驶近的帆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④月食时,地球投射到月球表面的影子是圆形

A.①②③④

B.③④②①

C.④③②①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 7~10 题。 1990年,人们在南极发现了一块很不寻常的月球碎岩。月球的这块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 7~10 题。

1990年,人们在南极发现了一块很不寻常的月球碎岩。月球的这块碎岩是怎样来到地球南极的呃?

众所周知,月球和所有太阳系天体都是由许多细小碎屑物质聚集而成的。在大约40多亿年前,地球和它的卫星就连到了现在的状态,但还会有一些残存天体撞击它们,只是现在这种碰撞的频率要减少了很多。

我们从存留在许多天体上的陨石坑中看到了这种碰撞的迹象。在地球上这种迹象已经大部分被擦毁掉,但在月球上,碰撞的痕迹未受影响,表面布满了陨石坑。每个陨石坑都是一个流星体以每秒20英里左右的速度撞击月球造成的。这样的碰撞,舍在月球表面造成巨大的爆炸,并溅射出月面物质。

同样的过程在地球上也发生过,不过,地球引力使得被溅射出的物质要离开地球姑须具有每秒7英里的速度,甚至一颗大陨星的碰撞也不能产生这样的速度。于是爆炸物质又落回到地球上采,月球是个小天体,吸引力较小,物体要逃选出去仅需要每秒1.5英里的速度就可以离开月球了。

地球经常受到小陨星的轰击,这些陨星的大多数是“原初的”太阳系物质,另外一些陨星是已死亡的彗星的残余,只有少数陨星是月球碎屑。

陨星中至少有90%是岩石性的物体,从地球本身所有的岩石中辨别出这些陨星并不是容易的.除非这些石质陨星降落时被实际看到,否则很难判定其陨落的位置。即使它们是陨星,也会随着时间的流失被地球本身物质所污损。

由于地球南极覆盖着一层厚厚的完整的冰层,人类不可能带去岩石,更不能用其他方式使一块岩石平躺在水上,因此探险家们在南极的冰面上碰到的任何一块岩石,都必然是陨石正是这种例外,才使得人们以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极大热情研究陨星。

我们怎样辨别出一颗陨星来源于月球呢,化学分析告诉我们,地球和月球虽然是由相同的化学元素组成的,但是这些化学元素出现的比例是不同的,因为两个天体大小不同而且有不同的历史。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不同元素的比例代表着行星的一种“指纹”。

第 7 题 下面关于月球碎屑来到地球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月球被撞击的频率高,所以撞击后的碎屑逃逸出来的机会较多

B.月球质量轻、引力小,所以撞击后的碎屑能以较低的速度逃逸出来

C.月球的物质细小轻微,所以撞击后的碎屑很容易逃逸出来

D.月球离地球最近,所以撞击后的碎屑很容易落到地球卜来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地球虽然是一颗较小的行星, 却有一颗巨大的卫星, 即月球。它的尺寸和地球本身相比较远远超过了其
他任何一颗巨大行星的卫星。 月球的质量是地球的 1.2%,出于这个原因, 人们常把地月系统看作是一对 “双行星”。

英国科学家乔治 ·霍华德·达尔文首先从科学的角度解答了月亮的成因, 他对潮汐现象进行 了分析。潮汐产生的摩擦力,其作用结果是使月亮逐渐远离地球。这说明昨天的月亮比今天的月亮离地球要近一些,当然,一世纪以前的月亮离地球就更加近了。实际上,如果我们就这样 将时间倒溯下去,月亮在很久以前离地球是非常近的。如果上述情况属实,达尔文认为,也许地球和月亮曾经就是一个整体。地-月一体的自转速度是相当快的,这个快速自转的球体很有可能会甩出一部分最外层的物质,形成月亮。后来,潮汐摩擦力的作用将它驱赶得越来越远,直到它目前的这个位置。这个观点听起来十分令人满意。我们都知道,月亮的密度只有 3.34克/ 立方厘米,因此,它的成分肯定是固体岩石,而没有地球所特有的液态铁芯。月亮很可能是由 掉下来的地球外部岩石形成的,恰好,月亮的宽度刚好可以容纳到太平洋中。

遗憾的是,尽管上述 “科学假说”听起来合情合理,但实际上这一猜想存在很多问题。就现 在所知,太平洋独特的造型随时间的流逝在不断变化。如果我们按地 -月一体的设想计算出它们的全部角动量,会发现这个数值只相当于使地球外层部分脱离地球所需的角动量的 1/4.所以, 地球和月亮可能从一开始就是通过单独的两个形成过程逐渐演变而来的。一种可能性就是和地 球和月亮都来自于同一种尘埃和气体的旋流,最终形成了两个不同的星体。如果是这样的话, 二者就应该全部是由岩石和金属等物质组成的,并且月亮就应该像地球一样有一个金属核,可事实上它没有。另一种可能性就是它们原来就是由两种不同的旋流分别形成的两颗独立的行星。 其中一种旋流可能大一些并含有丰富的铁物质,因此形成了现在带有一个金属芯的地球;另外 一种旋流形成了小一点的并全部由岩石构成的月亮。月亮所在的运行轨道使它每时每刻的运行 都相当接近地球,并且在它每次接近地球的那一刻,会被地球的引力作用捕捉住。但是,科学 家们至今仍未找出地球能 “抓住”像月亮这么大的一个天体的真正原因。

以上三种假说都没能就月亮的存在给出一个令人满意的解释。 后来,一位脾气暴躁的天文 学家不耐烦地说: “既然所有的解释都失败了,那么结论只能是月亮根本就不存在! ”可事实上 月亮的确是存在的。 1974年,美国天文学家威廉姆 ·K·哈特曼提出第四种可能性。他认为,在 行星形成过程最初的几十亿年里,会经常发生一些碰撞。碰撞的结果是较大的个体依靠消耗较小个体的能量而使自身不断地发展,同时也给宇宙留下一大片纯净的空间。有一个类似地球而 质量只有地球的 10%的小天体撞到地球上,这两个天体都各自含有一个铁金属核,并有可能已 经凝聚。但是,其外层的岩石部分却有可能爆发到空间中,并形成了月亮。一开始,这一猜想 被忽略了。后来,计算机对这一猜想中的 “碰撞”进行了模拟,认为这是可能的。 (节选自阿西莫夫《宇宙指南》)

7、下面对第一段中有关 “双行星”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双行星”的说法,表明月球与地球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B.“双行星”的说法,表明月球与地球在历史上是共生关系

C.从卫星与行星质量比上看,月球的质量相对较大,所以称地月为 “双行星”

D.月球的尺寸和质量与地球相差无几,成分相同,所以称地月为 “双行星”

根据第二段文意,下列观点不属于达尔文假说的一项是A.在潮汐作用下,月球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远离地球,它们本来是一个整体

B.如果月地一体,它们会快速自转,可能抛出的外层物质与月球的成分一致

C.刚好可以容纳月亮宽度的太平洋,也许是月亮脱离地球后留下的痕迹

D.时间是可以倒溯的,现在彼此远离的天体,原本极有可能是在一起的

根据文意,下面对 “科学假说”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科学假说”要符合客观的事实。

B.“科学假说”要经过理论的论证。

C.“科学假说”要经受实验的检验。

D.“科学假说”要成为新研究起点。

对第四段画线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些话以委婉的叙述,说明了科学家的困惑与无奈

B.这些话以婉转的语气,讽刺了那位天文学家的浮躁

C.这些话以幽默的风格,表明了解释月亮成因的艰难

D.这些话以诙谐的笔调,过渡到下文中进一步的阐发

请帮忙给出每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第 7~10 题。 不管我们怎样做,都不能看到事物现在的样子。光从一个物体运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第 7~10 题。

不管我们怎样做,都不能看到事物现在的样子。光从一个物体运行到我们的眼睛需要时间,所以我们总是看到事物在过去的样子,而永远不能看到它们现在的样子。在通常的情况下,这实在不重要。如果你看到一位朋友穿过马路,你正在看的是一亿分之一秒之前的他,因而也可以说是现在。然而,一旦你的视线离开地球开始转移到天体上,这种情况则更令人关注。光从月球到达我们这里需要1.25秒,所以只要我们还留在地球上,我们看到的月球总是它在125秒前的样子。

光从太阳到达我们这里需要8分钟,所以我们始终看到8分钟以前的太阳。假如某种不可思议的破坏突然消灭了太阳的话,我们对此则保持在幸福的无知中一会儿,且继续沭浴在阳光里,因而仍然意识到太阳的存在,似乎它未被触动。最后的阳光到达我们这里足足需要8分钟,只有在此以后我们便会陷入黑暗中,从而得知太阳已经消失了。

对恒星来说,情况更极端得多。光经过1年传播的距离为一光年,而最近的恒星,半人马座α星则是4.3光年远。即光从半人马座α星抵达我们的眼睛需时4.3年,因而我们总是看见它在43年以前的样子。你也许会认为事情不至于这样,因为半人马座α星很可能在4.3年以前同现在几乎完全一样。不错,恒星的变化是非常缓慢。其他天体更远。我们现在看到的是8.8年前的天狼星和40年前的大南星。

现在我们能观测到离我们数千万光年,甚至几十亿光年的星系。当我们迭剐如此遥远的距离时,我们正在观看如此遥远的过去,以王于连在像恒星和星系那样长寿的天体里,确实都有过时机发生巨大的变化。我们正设法观测它们处于出较年轻时的样子。令人遗憾的是,天体越远,当我们观察它时,我们探测到的它的过去越远,它也越暗,田而我们所能见到的也越粗略,即使最大的星系也只不过表现为极其微小的辐射体。

第 7 题 下面对第一段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事物现在的样子”是指事物与观察者同时的状态

B.“通常的情况”,在这里是指人类的日常生活

C.作者认为,我们根本不可能看到事物现在的样子

D.以作者认为,月光映照到地球上的时间可以忽略不计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为什么人类站在地球上总是看不见月球背面()?

A.同步自转

B.自转太快

C.没有自转

D.自转太慢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月球的直径约为太阳的1/400,但从地球上看大小却差不多,其原因是()

A.月球和太阳的亮度相似

B.月球和太阳离地球都太遥远了

C.月球离地球比太阳离地球近多了

D.月球和太阳都是球体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如果由于月球的潮汐作用,地球的自转从现在的每24小时一圈变成每48小时一圈,试估计地球与月球之
间的距离将增为多少?已知地球的质量为≈6x1024kg,地球半径为=6400km,月球质量为M≈7x1022kg,地月距离为l=3.8x105km,将月球视为质点。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月球上比较暗的区域是什么()

A.月陆

B.一些比较高的地方

C.看错了

D.月海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农历每月十五、十六,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外侧,即太阳、月球位于地球的两侧,人们能看到一轮明月,称为()。

A.新月

B.上弦月

C.满月

D.峨眉月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月地系统的“质心”位于()。

A.地球和月球总质量的中心

B.完全位于地球的中心

C.位于地幔的某一点

D.位于太阳与月地系统的中间

E.位于月球与地球中间

点击查看答案
下载APP
关注公众号
TOP
重置密码
账号:
旧密码:
新密码:
确认密码:
确认修改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购买前请仔细阅读《购买须知》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服务协议》《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已付款,但不能查看答案,请点这里登录即可>>>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系统为您生成的账号密码如下:
重要提示:请勿将账号共享给其他人使用,违者账号将被封禁。
发送账号到微信 保存账号查看答案
怕账号密码记不住?建议关注微信公众号绑定微信,开通微信扫码登录功能
请用微信扫码测试
优题宝